大家都在看
有关国庆的历史
最佳答案
有关国庆的历史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有时也简称作国庆节、国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设立的节日,庆祝日期被定为每年的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国庆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国家的一种象征,对于国庆节的庆祝和重视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各族人民之间强大的凝聚力。
国庆节的来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1950年起,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的演变历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升国旗仪式
我国每年的国庆升旗仪式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上,国旗卫队从天安门城楼出发。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仪式,包括公众和游客。虽然每年的每个月的第一天也会举行增加号手和礼兵迎旗环节的升旗仪式,但国庆节参加升旗仪式的人数一般比平时参加升旗仪式的人数要多。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