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5-02-19 07:18:0011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开始了,学习政治要学会整理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化

1.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备芦旁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 应对文化竞争: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想在激烈的国哗搜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明也有重要意义。

5.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6.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仿橡荣。

7. 文化传播的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8. 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与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是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是增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与各国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的需要;加强中外文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0. 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11. 文化传承: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

12.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13.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运动;

(3)教育方式的变革。

14.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5.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6.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主心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传统文化);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对外来文化);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现代化建设实践);

(5)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建设者(公民层面)。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0. 如何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2)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设施;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3.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3.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 立足社会实践,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2.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4.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2.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3.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 中华民族之魂。

六、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七、如何应对文化不良现象?

1. 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 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4. 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八、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

九、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