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天水盆地
最佳答案
一、前言
天水盆地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礼县地区,其范围北起天水,南至西和以南,长约90km,宽近40km,呈北东向北宽南窄的楔形展布。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0'~106°10',北纬33°50'~34°40'。
区域上比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集中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成果有玉门矿务局地质勘探公司105队于1959年提交的《天水甘南地质概查总结报告》、甘肃综合地质大队西秦岭地质队1964年提交《天水—武都一带地质特征初步总结》、地质部陕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968年所作1∶20万天水幅填图等,为本次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一定基础性地质资料。但针对该盆地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这方面资料十分缺乏,给评价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在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中天水盆地的资源评价工作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完成。由于天水盆地勘探程度低,未提交探明储量,不具备统计法的应用条件。因此,主要采用类比法和成因法分别计算油气资源量,然后用特尔菲法加权得到盆地油气资源量。
二、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
天水盆地是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上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盆地,地层区划属北秦岭地层分区。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四周,在盆地内部构成基底。盆地内新生代地层发育,次为中生代之侏罗纪地层(图10-25-1)。
图10-25-1 天水盆地地层柱状剖面图
天水盆地总体呈北东向北宽南窄的楔形不对称盆地。由古近系、新近系为主体构成。盆地内褶皱、断裂均较发育(图10-25-2)。北部沿渭河流域构造线以北西向为主,中部沿西汉水流域以走向北东为主,南部礼县—西和一带北西西向构造为主。
图10-25-2 天水盆地构造简图
(二)成藏条件分析
天水盆地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埋深约2000m以下,但厚度不大,总厚度312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砾岩、砂岩夹炭质页岩、煤线及薄煤层,煤岩平均厚度不足2.00m。因未进行采样分析,故缺少地球化学指标资料,是否达生油岩标准不得而知。
天水盆地内的中下侏罗统与古近系、新近系均含有大量的砂砾岩,砾石大小均匀,胶结疏松,平均厚度达1400m,是较好的储集层。另外,古近系、新近系、中下侏罗统、基底等相互之间都为不整合接触,部分接触面也可作为储集空间。古近系、新近系中沉积的黏土质岩石与泥页岩之类的致密沉积物厚约350m,具有盖层封闭能力。中下侏罗统、古近系、新近系自下而上,预测可以形成岩性圈闭,各地层间不整合面可形成地层圈闭。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次天水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分为侏罗系(J)与古近系、新近系(R)二个评价层系,将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作为一个评价单元进行资评(表10-25-1)。天水盆地是一个未经过资评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基本情况见表10-25-2。由于天水盆地勘探程度低,未提交探明储量,不具备统计法的应用条件。因此,主要采用类比法和成因法分别计算油气资源量,然后用特尔菲法加权得到盆地油气资源量。
表10-25-1 盆地评价层系与单元划分表
表10-25-2 评价单元基本情况表
(一)类比法主要参数
根据油气成藏条件的相似性,天水盆地选择柴达木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柴北缘作为刻度区,其油气面积丰度由柴北缘的面积丰度与该盆地的类比系数相乘得到。根据盆地和运聚单元类比法评价的评分标准,得到天水盆地在成藏条件方面的得分情况及相应的根据,总得分为33.5分(表10-25-3)。
表10-25-3 天水盆地类比参数、评分标准和评价得分表
续表
(二)成因法主要参数
表10-25-4为成因法主要参数计算结果,其中成因法主要参数平均产烃率和油气运聚系数为根据柴达木盆地产烃率模拟实验和运聚系数研究成果类比所得的结果。天水盆地石油运聚系数为3%,天然气运聚系数为1.02%。
表10-25-4 天水盆地成因法主要参数计算结果表
(三)可采系数
表10-25-5给出天水盆地油气可采系数计算表。石油经济可采系数在侏罗系为16%,古近系、新近系为22%。天然气可采系数为63%。
表10-25-5 天水盆地油气可采系数计算表
天水盆地尚未开展石油地质勘查,资源评价所依据资料仅限于20世纪60年代提交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缺少必备的充分确切数据,因此所计算出的资源量可信度不高。
四、资源评价结果
(一)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天水盆地由于勘探程度低,缺少钻孔与物化探资料,以往未提交过探明储量,故本次资评主要采用面积丰度类比法与成因法,再用特尔菲综合法求得该盆地的油气资源量。其具体评价结果见表10-25-6、表10-25-7、表10-25-8。天水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为0.0912×108t,地质资源量为0.0490×108t,可采资源量为0.0100×108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84.99×108m3,地质资源量为47.19×108m3,可采资源量为29.73×108m3。
表10-25-6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类比法计算结果表
表10-25-7 天水盆地成因法计算结果表
表10-25-8 天水盆地特尔菲综合法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
(二)油气资源分布
1.油气资源层系分布
天水盆地存在侏罗系和古近系、新近系两大套储集层系,其油气资源量分布为表10-25-9。天水盆地的石油与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0.0362×108t与34.89×108m3,占总资源量的73.88%。
表10-25-9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分层结果表
2.油气资源深度分布
天水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中深层与深层,据计算,其资源量约占盆地总资源量的65.00%(表10-25-10)。中深层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0171×108t,可采资源量为0.0035×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6.52×108m3,可采资源量为10.41×108m3;深层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0147×108t,可采资源量为0.003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16×108m3,可采资源量为8.92×108m3。
3.油气资源地理环境分布
天水盆地为山地地貌特征(表10-25-11),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0490×108t,可采资源量为0.010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47.19×108m3,可采资源量为29.73×108m3。
4.油气资源品位分布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主要为常规油气低渗油气(表10-25-12)。其中常规油气资源量约占总资源量的70.00%。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0328×108t,可采资源量为0.0067×108t。常规气地质资源量为31.62×108m3,可采资源量为19.92×108m3。
表10-25-10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深度分布结果表
表10-25-11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地理环境结果表
表10-25-12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评价资源品位结果表
五、勘探建议
天水盆地石油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缺少地质、地球物理勘探与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盆地基底结构不清,油气成藏条件难以全面了解。目前仅能根据1∶50万《甘肃省区域地质志》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资料进行粗浅分析,认为该盆地虽然储盖条件尚可,但烃源岩不发育,整个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厚度312m,煤岩平均厚度不足2m,不具备生油的基本条件,是一个没有含油气前景的盆地(图10-25-3)。
图10-25-3 天水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图
六、小结
天水盆地是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上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盆地,对其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尚属首次。由于勘探程度低,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类比法与成因法分别计算油气资源量,然后用特尔菲综合法确定该盆地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其评价结果为:石油远景资源量0.0912×108t,地质资源量0.0490×108t,可采资源量0.0100×108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84.99×108m3,地质资源量47.19×108m3,可采资源量29.73×108m3。
从油气评价结果与现有资料分析,天水盆地含油气前景欠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