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全兴客家围屋文物故事

2025-03-04 23:27:5410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惠州东平岭头村,一幢上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静静矗立。近两米高的围墙,大叶榕从墙角延伸至十余米,门前的水塘布满水浮莲,与稻田绿意盎然,构成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

步入正门,即感受到正厅的阴凉,天井内青石板缝隙间生长的洋芋,见证了岁月的痕迹。后厅存放祭祀用品,为梁氏后人祭祖之所用。然而,偏厅墙壁已斑驳,显现出年久失修的迹象。多间废弃的房屋内,梁柱横斜,杉木腐烂,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记。

穿过偏厅,进入后院,长满杂草的青石砖长方形院落映入眼帘,后院内九间房屋多已废弃。从后院穿出,眼前是一片农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构成了独特的乡村风光。

惠州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罗国雄介绍,这幢围屋呈“前山后水”之形,是典型的三进式客家围屋,占地6000多平米,共32间房,历经100年,部分已损毁。

围屋中,81岁的老人黄艾独自居住,她是梁家的童养媳,见证了百年老宅的兴衰。在日军入侵惠州期间,黄艾目睹了日军侵扰的场景,她打开大门,5个日本兵试图搜寻枪支和子弹,最终抢走了一筐鸡蛋,左侧大门至今仍有火烧的痕迹。

1958年,围屋的防贼防盗用钢条被全部抽走。在“文革”期间,壁画被抹上泥沙浆,墙上至今仍挂着“永远闹革命”、“紧跟毛主席,世界一片红”的大字标语,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这幢客家围屋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兴衰史,也是惠州历史文化的宝贵见证,展示了客家文化与历史的深厚底蕴。

扩展资料

占地6000多平方米,历史过百年,是迄今惠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大规模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2007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2009年将是文物普查最关键一年,将对之前登记在册的文物进行重新勘测。广东惠州的文物专家们此间深入全市多个行政村进行“地毯式”搜查,由此发现的默默存在的百年老屋。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