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客家围屋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色?
最佳答案
1.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战乱和饥荒,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至南方。
2. 由于平地已被占用,这些移民只能迁至山区或丘陵地带,因此有了“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说法。
3. 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将他们列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这便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4. 为了防备外敌和野兽的侵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5. 其中,围龙屋是最为常见和著名的类型,它不仅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6. 围龙屋的建筑技艺融合了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选址通常在丘陵或斜坡地带,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7. 建筑材料包括沙、石、土、瓦等,普通围龙屋占地8至10亩,而大型围龙屋的面积可达30亩以上。
8. 建造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房屋内部设有卧室、厨房、厅堂等生活设施,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小群体。
9. 围龙屋无论规模大小,门前都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和其他活动,池塘则有蓄水、养鱼等功能。
10. 屋内设有上中下三个大厅和左右两厢或四厢,正中为“龙厅”,因此得名“围龙屋”。小型围龙屋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
11.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布局规整。
12. 屋前有池塘,正堂后有“围龙”,整体组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体现了客家先人的才华和技艺。
13. 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14. 如今,客家人已经走出围龙屋,走向世界,这些建筑成为历史的遗迹和独特的景观。
15. 梅州市保留下来的围龙屋,仅在城区和城郊40公里内,就有几百座,展示了客家围屋的丰富遗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