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家》教学反思范文
最佳答案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小诗,清新、自然、朴实,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借鉴了潘老师的教学经验,对本课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解和感受文本。
一、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蓝天白云、泥土种子、森林小鸟、小河鱼儿等多幅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亲密关系。接着,我播放了轻柔和谐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感受自然的美,然后我朗诵了课文,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仿佛学生已经走进了诗文中的家里。此时,题目《家》出现在屏幕上,同学们激情涌动,朗诵的声音此起彼伏,声声动情。
二、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蓝天比作白云的家,为什么森林是小鸟的家,为什么小河是鱼儿的家,为什么泥土是种子的家。这些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在理解内容、品味文字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继续诵读课文,体验语言的美,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把体验到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用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来。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加入动作,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帮助学生记忆诗歌。
三、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本,我让学生在课桌上贴上蓝天、森林、小河、泥土的图片,模仿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角色,感受它们与环境的亲密关系。这样,文本不再只是文字,而是有形、有声的体验,学生也变成了有感情的文本角色。
四、在课文讲解完成后,我展示了我国的地图,告诉学生我国的国土面积、淮安的地理位置,并带学生在课件中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时,我播放了一首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学生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再次诵读课文。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祖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情。
五、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出示了熊猫在吃竹子、鲸鱼在海里游、月亮悬挂在星空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编写诗歌。此外,作为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回家仿写一首儿童诗,并配上相应的图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采用了逐步加深难度的方法。首先,我使用带有课文的动画进行吟诵,然后使用有创意的板书进行提醒,再使用无课文的动画进行提醒,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动作进行演示。这些步骤符合学生记忆的特点,反复的强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颗未泯的童心引领学生与文本解除对话,在诵读、表演、对话中去体验、感悟语言带给我们的温馨。通过这种体验,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这节课不仅带给学生快乐、感动,还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我深感教学是充满乐趣和魅力的,这首小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保持欢快、流畅、幸福、愉快的感觉。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体验、感悟诗中的意味,发自内心地对祖国的抚育产生喜爱之情。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