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最初指什么

2025-04-11 09:13:458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衣冠禽兽一词最初源自明朝官员服饰制度,反映了文武官员的等级差异。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具体而言,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从服饰上看,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因此,在当时,“衣冠禽兽”一词是赞语,带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中逐渐被赋予了贬义。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直接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这种解释源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中的句子:“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人们常用此词形容道德败坏之人,认为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尽管最初它是对官员服饰等级的一种描述,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用“衣冠禽兽”来形容那些外表光鲜却道德败坏的人,强调其行为如同禽兽般恶劣。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