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醉翁亭记》教案(2)

2025-10-11 20:56:4612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学生:滁人出游之乐,体现了滁人生活幸福安定,心情愉悦,和谐融洽,这都是太守的功绩。

 教师:虽然作者仕途不得意,但却可以在滁州这个地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负,所有的“乐”,归结为一个核心“与民同乐”。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先。

 教师:读完全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的“乐”包括哪些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醉翁亭记》教案_范文二

 《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设计思路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朝( )而往

 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

 2 疑难解析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饮少辄醉:辄,就。

 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一…·”“像那……”

 歌于途:倒装,在途中唱歌 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 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四 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五 作业: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一 导入:《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二、逐段分析,探究鉴赏

 1、分析第一自然段:

 齐读之后指导学生们思考: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结合抒情的?

 总结: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分析第二自然段:

 让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

 总结:作者按照朝暮,四季的顺序来写。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往。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嶙嶙的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