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官话和翻译:朝堂之上,鸡同鸭讲(5)

2025-10-11 21:25:499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从小在长安长大的柳宗元深谙汉语,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几无造诣,当其不幸被下放到柳州这个通行少数民族语言的荒野之地时,无奈公庭政事处理都需要借助翻译官。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蒙古族是在马背上拿下天下的,这个民族崇尚武力,建国后又极力推行自己的语言——蒙古语,将其定为国语,又创制了文字——八思巴文,因此元朝的统治者整体上的汉文化水平不高。

然而统治偌大一个江山,不懂汉文化又行不通,所以元朝大臣需要给皇帝讲解汉文典籍,讲解时往往用当时口语逐词逐句翻译,这些记录还保存在他们的文集里,如许衡讲解《大学》中“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时,说“如臭秽之物,人见便嫌,是真个嫌;好的颜色,人见便爱,是真个爱”。这翻译貌似也不怎么雅达。

随着清朝的国门被外国殖民者打开,西方列强纷纷涌入这个曾经沉浸在天朝地大物博幻想中的国度。为了交流的需要,也为了了解西方,拯救危亡中的大清王朝,朝廷开始设立翻译学馆和翻译机构,培养人才学习各种外国语言,充当翻译。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先后设立了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

现在,翻译不仅有国家行为的,还有民间行为的,翻译官更是各色人马都有,在语言无法沟通的场合,总能惊喜地发现翻译官的存在,如同穿越层层顾虑后,豁然叹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心中一切的尘埃此时都可以落地,语言不再是障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