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量与心用四分

2025-01-30 07:04:2610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问:请教老师,身体起觉受时全然与觉受同在,是不是也是现量的一种体验。

如缘: 如果真的是全然与觉受同在,那是现量。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身识本身是现量,也即身体的感觉本身是现量。但在身识起用的同时,第六意识也一定加入。第六意识与身识在一起时,叫身俱意识。身俱意识最刚开始是现量。但当我们说酸痛胀麻,冷暖滑涩,舒服不舒服时,这时身俱意识已不是现量境了,已经落入比量与非量了。

在修行上,感觉是正常出现的,只要看住它,不作判别就好。不过身体粗重的觉受,还是要通过运动、饮食、揉按等把它转化掉。另外,我们对身体的觉受,在三境中是带质境。本来身识是性境,但在起身识的同时,我们的意识也一定加入,这时,我们对身体的感觉,已变成了意识对身体的感觉,是带质境。

关于现量,有四种现量,分别是五根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另外,现量又分世俗现量与胜义现量。

我们前五识在认识事境时是照瞩前境,好似镜子一样,是直接的照看,这个是五根现量。这五根现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但一刹那间即转为意识现量。但意识现量我们也很难保持,很快就转为非量与比量。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们看到眼前的景象时,最初刹那是眼识照瞩前境,这个是眼识的刹那初心。随即,眼俱意识就加入,眼俱意识最初刹那也是现量。在现量境中,我们并没有内外之分,这时是周围的景象融在一起的感觉,但在内心并没有起与周围景象融合在一起的念头。但刹那初心后,意识随即转为寻求心,决定心。哦,原来是一只车向前面驶过,这个就是第六意识的寻求心与决定心了。很讨厌,噪音这么大。啊,这只是宝马,很值钱,这是染净心的阶段。然后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意识就这样平等流下去,这个叫等流心。这就是刹那五心,刹那五心分别是: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

关于这率尔五心再说明一下。我们意识的率尔心,近似我们所说的直觉。有人说直觉就是真心,这是不对的。直觉仍然是缘虑心,属刹那五心。关于这刹那五心,前五识因没有计度分别,故没有寻求心,只有四心。第六识刹那五心都有。第七识一直缘现在境,所以没有率尔初心。另外第七识一向内缘,也没有寻求心。因此,第七识只有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三心。第八识有三心,分别是率尔心、决定心、等流心。但第八识无染净心与寻求心。

五根现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只是一刹那的时间。实际我们是很难体会根现量的存在。我们说以五根现量来修行,一般指的是意识现量,也即是用五俱意识,五俱意识也叫明了意识。

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正脉疏》中讲到根性见,讲到舍识用根。莲池大师、憨山大师、幽溪大师等对他的说法都有异议。

交光大师是憨山大师的弟子,他说的根性见的修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他说到舍识用根,这在文字表达上就有点不恰当,有点瑕疵。

我们的前五色根并不是现量知,而是通过比量得知它的存在。另外,前五色根是色法,属物质,你怎么能舍掉心法,用色法来修。好比现在说智能Al能发展出意识,也能修炼成佛一样,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不过交光大师说舍识用根,只是用词有点不恰切而已,他说的根性见的修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根性见也仍然要用到我们第六识的觉知性。实际仍然是意识现量的修法。

四现量除了根现量,意识现量,还有自证现量与瑜伽现量。当意识进入了禅定境,这个是瑜伽现量,因此,瑜伽现量也叫定心现量。

关于自证现量,简单说几句。心识在起用时,都有心用心分,这四分分别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每个识都有心用四分,也即八个识都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四分,其中每个识自证分就是每个识的识体。比如第六识的自证分就是第六识的识体。

自证分一定是现量,所以叫自证现量。我们要体会到自证现量,首先要见分保持在现量了别。见分可以是现量,也可以是比量与非量。但如果见分是比量与非量,我们就体会不到自证现量的存在。

在心用四分中,我们的见分只能缘相分,不能缘自证分。我们的自证分能缘见分,但不能缘相分。当见分保持在现量时,比如我们看一朵花,花是相分,能看是见分,如果我们能看在当下,这时我们不但能看见花,同时还能感知到我在看一朵花。你不但知道看到的花,同时也能感知到能看的见,能见到花的那个见,这时你的觉知就变成双向觉知,这个就是自证现量。

本来自证现量并不知道相分,但它能照知见分。当见分在现量时,见分又同时见到了相分,这时,你就既知道那个能,也同时知道那个所,能所一起知,这个就是自证现量。

有人说现量就是空性,这是不对的。我们未证到般若空性,所有的现量都是世俗现量。当真正进入了唯识性,那个现量就是胜义现量。而自证现量就是通往唯识性的捷径。

心用四分是整个修行的重点,很重要。本来自证分没法缘相分,但当见分在现量时,自证分能缘见分,见分又能缘相分,两者又同时,所以这时就可以同时感知到见分与相分。也只有你同时能发现这两者,你才能体会到自证现量的存在。不过这时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提起来发现这两者的存在,这个是慧心所的作用。而自证现量是融合在看的当下,自自然然的显现。

关于相分与见分,再补充说明一下。本来相分有四种,分别是实相,境相,相状,义相。

实相。实相指的是真如本体,是最真实的相,但这真如实相并不是四用心分中所说的相分。而其他的境相、相状、义相就是心用四分中所说的相分。

境相。境相,指的就是我们的六尘境,能为我们根心所认识。

一切的有为法,包括影像境与本质境都称相状,也都是唯之所变。我们看到一只椅,但我们不能看到椅本身,不能看到椅的本质,我们只看到椅的影象,这个是影象境。椅本身的存在,是本质境,这个是第八识的相分境,是第八识所变现的。从第八识的角度,那椅子本身就是阿赖耶识的影像境了,这在唯识学叫无质性境。本质境与影象境都叫相状。

义相。我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事物,用语言文字来思想交流。我们头脑上的理解与意会,包括对文字的理解等,这都是义相。

这境相,相状与义相,都是唯识学心用四分中所说的相分。

关于见分,在唯识学中,见有五个意思。

一、证见名见。三根本智的见分是证见。

二、照烛名见。我们的五色根及现量意识象镜子一样,有照瞩前境的作用,这个是照见,也属于见。

三、能缘名见。即我们的精神主体都属于见,都有能缘的作用,这包括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四、念解名见。我们的理解,我们见解也都是见。

五、推度名见。通过推理度量出来的比较确定的、难以转够的思想见解,这也叫做见。

在上面五种见中。除了五色根以及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其他的见都归属在四分中的见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