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原文

2025-02-17 18:49:5910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孔子曾言:“十五岁时,我立下学无止境的志向;三十岁,我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四十岁,我明白了许多疑惑;五十岁,我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六十岁,我能理解并接纳他人的意见;七十岁时,我随心所欲,但行事始终不逾越规矩。”(《论语·为政》)

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只是学习而不深入思考,会感到迷茫;只有思考而不实际学习,则会陷入危险。”(《论语·为政》)

子贡询问孔文子为何被称为‘文’,孔子答道:“他聪明且好学,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因此得名。”(《论语·公冶长》)

孔子以山的建造和平地的填平为喻,教导说:“就像堆山,即使只差一筐土未完成,如果停止,那是我自己决定的;平地则不然,即使只填了一筐土,只要我继续前行,那便是我前进的动力。”(《论语·子罕》)

孟子则以王的治国为例,提出:“王的智慧不被质疑,但若对待事物反复无常,再容易生长的事物也无法生存。我见他少,却见他冷落百姓多,怎能期待有生机?弈艺虽小,若不专心致志,也无法精通。弈秋是全国最好的棋手,教两个人下棋,专注者胜过心有旁骛者,这并非智力差异。”(《孟子·告子上》)

最后,孟子论及对经典的理解,他说:“一味地全信《书》,不如有所选择。我从《武成》中,只取其中关键的两三策。仁者无惧于天下,以至仁对待至不仁,为何会有如此惨烈的流血冲突,这是值得深思的。”(《孟子·尽心下》)

扩展资料

孔子、孟子关于为学言论的摘录。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