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闲情偶寄赏析
最佳答案
《闲情偶寄》的阅读并不普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李渔那样独特趣味的人寥寥无几。这可能既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人们普遍认为人生应专注于大事,而非沉溺于风花雪月。然而,生活的平淡乏味常让人感到无趣,人们虽有所感,但又往往自责,认为自己陷入了堕落。因此,《闲情偶寄》被视为一部奇书,因为它揭示了常人忽视或不屑的情感与行为。在我看来,尽管它是独特的,但人们通常只是欣赏,而非深信其中的观点。在我们这个崇尚大义和责任的社会,人们更倾向于将生活看作是严肃的,而非追求闲情逸致,以至于许多人不愿涉足此类书籍。
君子通常被认为应排除声色之娱,但李渔却以声色为乐,这在现代标准下被视为保守。他的才情全然展现在对生活的热爱上,这使他无法被纳入君子之列。李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以小脚的大小为美,而是发现兰州、大同等地女人的小脚虽小,却能步履如飞,他认为这是真正的美。书名中的“闲情”二字,反映出内容的轻松,但也可能因此被一些人视为不务正业。许多人声称无暇读这种“闲书”,但这其实反映了闲情的难得,以及对风花雪月的真正理解和欣赏并不易得,需要内心的平和和知足,这在现实中并不普遍。
李渔在书中表达了“崇尚俭朴”的观念,他认为他的言论适用于所有社会阶层,不偏袒富人也不忽视穷人。书中充满了他对贫困生活中的快乐的见解,如“颐养部”中的行乐与止忧章节。他通过对比显者的奢华与亭长在困苦中的自我满足,揭示了精神胜利法的智慧。尽管这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显得消极,但李渔认为,通过比较自身的经历,人们能找到快乐,这种“更为亲切”的精神胜利法其实是一种生活艺术。在描述梨园生活时,李渔展示了他作为戏曲家的另一面,其作品如神仙画卷,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享受。
扩展资料
《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 ,后收入《 笠翁一家言全集 》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 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