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傅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最佳答案
1. 北史原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
2. 翻译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幼时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入魏,后南奔。
3. 原文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4. 翻译
傅永气魄才干出众,勇力过人,能双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奔驰。二十多岁时,有朋友给他写信,但他不会回信,向洪仲请教,洪仲严厉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5. 原文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高祖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6. 翻译
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7. 原文
自东阳禁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民。父母并老,饥寒十数年。赖其强于人事,戮力佣丐,得以存立。
8. 翻译
从东阳禁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一同投降,成为平齐民。父母年老,饥寒交迫十多年。傅永凭借强烈的人事能力,努力做佣工乞丐,得以生存。
9. 原文
晚乃被召,兼治礼郎,诣长安,拜文明太后父燕宣王庙,赐爵贝丘男,加伏波将军。
10. 翻译
晚年才被征召,兼任治礼郎,前往长安,拜谒文明太后之父燕宣王庙,被封为贝丘男,加授伏波将军。
11. 原文
未几,除中书博士,又改为议郎。转尚书考功郎中,为大司马从事中郎。寻转都督、任城王澄长史,兼尚书左丞。
12. 翻译
不久,被任命为中书博士,后又改为议郎。转任尚书考功郎中,为大司马从事中郎。后来转为都督、任城王元澄的长史,兼尚书左丞。
13. 原文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咸阳王禧虑肃难信,言于高祖。高祖曰:“已选傅修期为其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14. 翻译
王肃担任豫州刺史时,任命傅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咸阳王元禧担心王肃难以信任,向高祖诉说。高祖说:“已选傅修期为他长史,虽威仪不足,但文武双全。”
15. 原文
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高祖眷遇,尽心事之,情义至穆。
16. 翻译
王肃因傅永是宿望之士,对他礼遇有加。傅永也以王肃为高祖所宠遇,尽心竭力事奉他,感情至为深厚。
17. 原文
萧鸾遣将鲁康祚、赵公政众号一万,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
18. 翻译
萧鸾派遣将领鲁康祚、赵公政率兵一万,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带领三千甲士反击。
19. 原文
时康祚等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之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
20. 翻译
当时鲁康祚等人驻军淮南,傅永的营地设在淮北十多里处。傅永估计吴楚之兵喜欢以夜袭为手段,当夜分兵为两部,派出营外。
21. 原文
又以贼若夜来,必应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渡淮南岸,当深处置之。
22. 翻译
又考虑到如果敌贼夜间来袭,必定会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水浅之处。傅永设下伏兵后,便秘密派人用葫芦装上火,渡到南岸,在深水处放置。
23. 原文
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永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
24. 翻译
并指示他们:“如果看到火起,就也放火。”那天夜里,鲁康祚、赵公政等人果然亲自率领军队,来袭击傅永的营地。东西两翼的伏兵夹击敌军,鲁康祚等人奔逃至淮水。
25. 原文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之火而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26. 翻译
火势既然蔓延开来,敌军无法记得原本的渡水之处,于是看到傅永放置的火光便争相渡河。水深流急,溺死和被斩首的敌军达数千之众,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祚坠入淮水,清晨时找到他的尸体,斩首,将赵公政一同送往京师。
27. 原文
公政,岐州刺史超宗之从兄也。时裴叔业率王茂先、李定等来侵楚王戍。永适还州,肃复令大讨之。
28. 翻译
赵公政是岐州刺史元超宗的堂兄。当时裴叔业率领王茂先、李定等人来侵犯楚王戍。傅永恰好回到州中,王肃再次命令他大规模征讨。
29. 原文
永将心腹一人驰诣楚王戍,至即令填塞外堑,夜伏战士一千人于城外。晓而叔业等至江,于城东列陈,将置长围。
30. 翻译
傅永派遣心腹一人骑马前往楚王戍,到达后立即命令填塞城外的护城河,夜间在城外埋伏一千战士。天亮时裴叔业等人到达长江,在城东布阵,准备长期围困。
31. 原文
永所伏兵于左道击其后军,破之。叔业乃令将佐守所列之陈,自率精甲数千救之。永上门楼,观叔业南行五六里许,更开门奋击,遂摧破之。
32. 翻译
傅永所伏之兵从左侧冲击敌军后队,击败敌军。裴叔业便命令将领守卫已布阵之处,自己率领数千精兵前来救援。傅永登上城楼,看到裴叔业向南行进五六里地,便重新打开城门猛烈反击,最终击败敌军。
33. 原文
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左右欲追之,永曰:“弱卒不满三千,彼精甲犹盛,非力屈而败,自堕吾计中耳。既不测我之虚实,足丧其胆。存此足矣,何假逐之?”
34. 翻译
裴叔业进退两难,只得逃跑。左右士兵想追击,傅永说:“我方士兵不满三千,而敌军精锐依然强大,我们并非力量耗尽战败,而是自行陷入我计谋之中。他们既然无法了解我们的虚实,已经足够让他们丧胆。就此止步吧,何需追击?”
35. 原文
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两月之中,遂献再捷,高祖嘉之,遣谒者就豫州策拜永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36. 翻译
缴获裴叔业的伞盖、战鼓、军帐及兵器一万多人次。两个月内,再次取得胜利,高祖赞许他,派遣使者到豫州策封他为永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赐予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