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乌审旗历史沿革
最佳答案
乌审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朝时期,乌审旗属上郡管辖,设立奢延、龟兹、高望、乌审旗白土等县。
西汉时期,南部和中部仍为上郡管辖,设立奢延、龟兹、高望、白土等县。其中奢延县位于今萨日乌素河北岸,龟兹县为安置龟兹人归附而设,设有盐官,高望县为上郡北部都尉治所,白土县治所不详。
东汉时期,鄂尔多斯地区及乌审旗成为匈奴、鲜卑、乌桓、羌等少数民族的牧地。西晋时期,旗境南部为奢延县地,十六国时期,乌审旗为匈奴铁弗部占据,先后归附乌审旗后赵、前秦、西燕、后秦。
北魏时期,427年北魏攻夏国,占领统万城,改夏统万城为统万镇,乌审旗为统万镇辖地。487年北魏改统万镇置夏州,今乌审旗为夏州地。隋朝时期,今乌审旗为朔方郡地,开皇初年,废朔方郡称夏州。
唐朝时期,乌审旗为安置归顺的突厥汗国的部落设置了羁縻州府。在夏州统万城为中心的地区设置了云中、桑乾、呼延等几个都督府。同时,乌审旗还有夏州都督府和夏州节度使的行政设施。
五代时期,乌审旗仍为夏州地,夏州治所统万城。北宋、辽、西夏时期,乌审旗为夏州地。982年北宋一度控制夏州,994年宋军复占夏州,毁夏州城,建制仍存。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乌审旗为西夏夏州地。
元朝时期,乌审旗为陕西行省延安路绥德州辖地,同时又为察罕脑儿辖地。明朝时期,明初为察罕脑儿卫地,后为蒙古鄂尔多斯部居地。清朝时期,1635年蒙古鄂尔多斯部归附后金,1649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俗称乌审旗。
民国时期,乌审旗仍名乌审旗,隶属于绥远省伊克昭盟。民国政府将乌审旗衙门改为乌审旗政府,同年,中国共产党乌审旗工作委员会建立。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乌审旗蒙汉自治抗敌联合会建立,1946年改为乌审旗蒙汉自治联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0年乌审旗人民政府再次成立,1956年改称为乌审旗人民委员会。1967年乌审旗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乌审旗人民政府成立。
乌审旗面积1.16万平方千米,人口9.2万,其中蒙古族占29%。辖2镇6苏木7乡,旗政府驻达布察克镇。乌审旗内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
扩展资料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九曲黄河三面环抱。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36〃- 109°40′22〃和北纬37°38′54〃-39°23′50〃。全旗辖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行政区划东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乌审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旗总人口10万人,其中蒙古族3万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