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振古典释义
最佳答案
在康熙字典中,“振”字位于【卯集中】【手字部】,其笔画共11画,部外笔画为7画。这个字有多种含义,最初源自《唐韵》的“章刃切”,音为“震”。《说文》解释为“举救”或“拯救”,意味着帮助和救济。《易经·蛊象》中的“君子以振民育德”,指的是君子要振奋民众,培养他们的美德。
“振”字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礼·月令》中的“振乏绝”和“振业贫民”,都表示提振和帮助贫困的人。《易·恒卦》和《礼·月令》中提到的“振恒”和“孟春蛰虫始振”,则与动物活动和季节变化有关。《周礼·春官·大祝》中的“振祭”是一种祭祀仪式,通过振动祭品来表示敬意。
此外,“振”字还有动词义,如“奋”和“裂”,以及表达讯问或询问的含义。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它被用来形容对威严的敬畏。《礼·曲礼》中的“振书端”则解释为整理书卷,以示尊重。同时,它也指代发放食物,如《左传·文十六年》中的“振廪同食”。
在《诗经》中,“振”被用来形容家族繁荣和厚道,如“宜尔子孙振振兮”和“振振公子”。它也表示盛大和盛气凌人的样子,如“均服振振”。在音韵上,它有上声读音,与“袗”通,有时也被用作禅衣的名称,如“振絺綌,不入公门”。
扩展资料
编码信息:五笔86/98:RDFE,仓颉:QMMV,郑码:DGH,四角号码:510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32F。基本字义:搬动、挥动、奋起、兴奋、救济、威震。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