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最强焊工”潘际銮一生都在做这三件事

2025-02-16 14:34:206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2024年4月19日,国际知名焊接工程教育家潘际銮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清华大学在其讣告中赞誉潘际銮院士为我国焊接科技和教育事业贡献巨大。潘际銮院士自述其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创立中国首个焊接专业、创建南昌大学以及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潘际銮院士拥有多重身份,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原校长、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1927年12月24日,他出生于江西瑞昌。1944年,他以云南状元的身份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任教。1980年,潘际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潘际銮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焊接工艺、焊接自动化、焊接电源和材料可焊性。作为国内焊接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参与创建了中国首批焊接专业,并培养了大量焊接专业人才。他曾自豪地说,中国焊接领域的大多数专家都是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

潘际銮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多项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包括高铁轨道和核电站的焊接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带领团队完成了清华大学首座实验核反应堆的焊接任务,并研制出国内首台真空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还担任了中国第一条高铁钢轨焊接顾问以及中国首座自建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焊接顾问。2008年,他领导团队完成了国内第一条高铁的钢轨焊接质量控制项目。

潘际銮与夫人李世豫(北京大学教授)的爱情故事也为人所称道。他们年轻时相识,潘际銮曾幽默地回应他人对李世豫的嘲笑说:“这个有用。”

在教育领域,潘际銮认为应首先培养孩子的性格、情商和生活习惯。他担任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并在1993年回到故乡江西,担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推动该校的改革和发展。

潘际銮的治学理念是实绩为本,他提倡为国家、为民族兴亡而努力。在南昌大学任内,他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如学分制、滚动竞争制和淘汰制,使学校步入211工程大学行列。离任后,南昌大学以“际銮书院”、“际銮路”等名称铭记他的贡献。2002年起,潘际銮担任南昌大学名誉校长。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