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最佳答案
去年,李上岳老师的生动有趣的教学,让我领略到说明文也可以如此吸引人。近日,我采用了他的教案和敏数滚课件,给班级学生上了一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课时如白驹过隙。
轻松一:
首先,通过朗读课题,抓住“假如”这个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意,再将感受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接着话题转向“灰尘”。学生对灰尘的了解与想法被一一记录,甚至将其视为“罪犯”。老师进一步桥余展开,揭示灰尘的三大“罪状”,加深了学生对灰尘的厌恶,为理解“时时勤拂试,勿使染尘埃”铺垫。
轻松二:
通过心理战术,当学生对灰尘产生极度厌恶时,直接引入课文探讨,假设自然界没有灰尘会面临何等情景。四个“假如”让学生不寒而栗,了解了灰尘的重要性,形成了与前一环节的强烈反差。
轻松三:
学习进入掌握灰尘特点和作用的环节,通过对比,板书六个“不再”,让学生毕激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说明方法的学习不仅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师教学的亮点。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如果每一堂课都能有这样的设计,岂不是可以节省很多教学努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