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的结局?

2025-02-19 12:17:298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介子推死前做的那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寒食节的介子推死前留下的名言

介子推,一说是生于户头村,还有一说是生于裴介村。

长在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又名作介山)。

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

另有姓王名光之说。

生年不详,卒于元年(前636年)。

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

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

相传,起源于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又据通志,介子推“隐后三十年,见东海边卖扇”。

于是,其生年可能在年间(前607年~前600年)。

介子推怎么死的

生气不出来《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

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

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此小人却放火四面烧山。

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

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又命人葬之于绵山,秦二世时迁葬于故里裴介村。

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

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