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介子推留下的遗言是什么
最佳答案
我国每年的清明节,本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因为每年到这个时期万物茂生,蕙风和畅,皆
以洁净而清明矣,故曰清明。可是从春秋战国以后,这个节气又叫“寒食节”,即在清明节前禁火三日吃
寒食,并祭祖扫墓,其节日气氛为何浓重,一直延续至今,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春秋时代,有一个才华出众,既关心百姓疾苦,又忠于国君的介子推。他舍生忘死帮助晋文公重耳重
建家园,恢复了重耳的国君地位,并经常告诫重耳要清明治国。他本人功成身退,隐居别处。重耳失去介
子推,惋惜异常,到处寻找,始终没有消息。
后来重耳打听到介子推与其母隐居绵山,便派人进山寻找,但未找到。此时正值春和景明,介子推在
山中看到杨柳青青,天空朗朗,大地一派勃勃生机,他欣喜非常,但一想到重耳近来疏于治国的变化,又
声声感叹,衷心希望重耳能清正廉明,为民造福。不料清明节前二天重耳为急于得到他,便下令放火烧山,以便逼他出来作官。
可是介子推执意不肯出山。当大火烧到他跟前时,他先把母亲背到杨柳树旁,磕头行孝,然后用自己
的血在石头上写下一首诗以诫君王,尔后,母子二人抱着柳树,被活活烧死。他留下的诗是: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
后来重耳搜山到介子推遗骨前见到了这首诗,吟读遗诗泪如涌泉,伤心之至。为感其忠心赤诚,重耳
下令把绵山封给介子推,改绵山为介山;又规定每年从清明节的前二天全国不准用火,只允许提前作好熟
食吃寒食;还规定每年清明节家家户户插杨柳,以表达对这位爱国、爱民、忠孝双全的介子推的悼念之情
和美好纪念。重耳更是牢记介子推的遗言,以清明的政治修身治国,从此晋国由穷变富,由弱变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