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区三里河的来历

2025-03-02 04:38:069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三里河

在崇文区前门与崇文门之间,是一条古河道遗迹。

在元代这条河叫文明河,位于大都城丽正门与文明门之间。

北端接护城河,并引护城河的水向东南流入芦草园,到北桥湾经三里河桥下向流经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缆杆市、南河漕、三转桥等地,然后转向东南经八里河、十里河流向张家湾烟墩港并入通惠河。

当年这条文明河是重要的水道,沟通着大运河至大都的漕运。

源源不断地把南方的粮米运到京都的南大门外。

同时它还有疏导护城可水流的作用。

到了明代,由于长期未加疏浚,河道逐渐淤塞,已失去了漕运的功能。

永乐迁都北京后,下令南城墙向南推移,原来的城壕也随之填塞。

到了正统年间,又重新开挖南护城河,并筑坝蓄水,为防止雨季水溢泛滥,便在正阳桥东低洼处开通壕口,用来泄水。

因壕口距崇文门外大通桥约3里,文明河自此时改称三里河。

明王朝几百年间对北京水利的治理远不如元代,朝廷庸碌腐败,几次意欲修河却争论纷纷,再加上豪门势家从中阻挠作梗,终未能实现。

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到明代中叶以后,终于水干草尽,形成了陆路。

元、明两代,三里河一带是城防物资储备积存之地。

元大都城是土城,夏季城墙需要用芦席覆盖防雨,于是便在芦苇园(明代改称芦草园)集中收储芦苇,附近的草场诸条是积草的场地,到清代初期,河道终于完全干涸,居民日益增多,原三里河一带尽为街道屋舍。

现在沿用的一些地区,多与水有关。

从这些历史延续下来的地名,我们仍可以想象当年三里河的面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