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中国比内测验的概念
最佳答案
1、该量表的最早版本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和咨询师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一西蒙量表。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一西蒙量表,删掉了1905年量表中不合适的测验项目,增加了一些新的测验项目,使总数达到59个。在此次修订本中他将测验成绩用“智力商数(智商)”表示,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2、1916年斯坦福大学推孟(L.Terman)教授于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史称l916年量表。此量表对比内一西蒙量表作了许多修改,增加了近l/3的新题,修改了部分原有题目和部分测题的年龄水平。并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3、1960年,推蒙和梅里尔再度合作,将l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项目合并成单一的量表,称L—M型。此次修订除对样本的代表性较1937年时更广泛外,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1972年,推蒙和梅里尔对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又作了一次修订,测验本身无修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定了新的常模,其修订本于1973年出版。
4、1985年桑代克问(R.L.Thondike)、哈根(E.P Hagan)和沙特勒(J.M.Sattler)等人对斯坦福一比内量表进行了重大修改,称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第四版(S—B4)。第四版中包括15个分测验,对四个认知区域进行评估。
[比奈、比内是同一人(Binet.Alfred,1857~1911),翻译习惯问题。] 比内测验首先由比内(A.Binet)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以下选用的是吴天敏教授1982年完成的中文版第三次修订本,称《中国比内测验》。
本测验共包括51个试题,从易到难排列,均印在测验指导手册上,并准备下列必备的测验材料:
(1)两个1寸半×2寸半的长方形(最好用卡片纸),把其中一个剪成两个三角形。
(2)黑(或灰色)钮扣13个
(3)三张卡片分别写上桌子、饼、老鼠,汽车、工人、河、妈妈、老师、我。
(4)3寸见方白纸若干张(每人用一张)。
(5)五张卡片分别写上爱、残暴、光荣、狡猾、隆重。
(6)剪刀一把。
(7)铅笔两支。
(8)橡皮一块。
(9)小草稿纸若十张。
(10)跑表一只。
(11)记录纸若干份(每人一份)。
为了节省时间,编制者在《中国比内测验》的基础上还制订了一份《中国比内测验简编》,由8个项目组成,可用于对儿童智商的粗略估计。 (1)测验开始之前,主试让被试者或替被试者填明记录纸上的简历,并签上自己的姓名。请主试签名是为了日后遇有情况不清之处,好请主试协助解决。
(2)施测时,先根据被试者的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附表中查到开始的试题,如2~5岁儿童从第一题开始作答,6~7岁儿童从第7题开始作答,等等,然后按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
(3)对照记录纸,逐题熟读指导语,要求能在指导被试做每个试题时,自然而准确地说出,至少能在边读边说的情况下,不至张口结舌或自行编造。
(4)被试者连续有5个题不通过时,停止测验,并对他说:“好了,就到这儿吧,谢谢你”。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