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最后一天叫除夕?

2025-03-12 16:16:259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除夕,亦称大年夜、除夜、岁除,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即春节的前一天。通常农历十二月为三十天,因此除夕又被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或年三十夜。若十二月为二十九天的小月,某些地区则称之为二九暝。除夕一词中,“除”意味着“去除”,“夕”则指“日落”,合起来表达的是旧岁在夜晚结束,新的一天即刻到来的意思。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人们生活的地方经常受到一种叫做“年”的凶猛野兽的侵袭。这种野兽以捕猎其他动物为食,到了冬天食物稀缺时,它还会袭击村庄,伤害人和家畜。人们与“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他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火焰和响声。因此,在冬天,人们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桃木板,点燃篝火,彻夜不眠,制造噪音。当夜,“年”来到村庄,看到每家都有红色和火焰,听到巨大的响声,便害怕地逃回深山,再也没回来。第二天,人们互相祝贺,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每年冬天,人们都会在门上贴对联,挂灯笼,敲锣打鼓,放鞭炮烟花,彻夜守岁。第二天清晨,人们互相拜年,庆祝新年。这个习俗一代代传承下来,便形成了“过年”。年三十,即除夕,是人们享受美食、娱乐的日子。北方人习惯包饺子,南方人则做年糕。"饺子"形状像“元宝”,"年糕"发音似“年高”,都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除夕夜,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年饭”,享受团圆的氛围。在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可以动的,因为这鱼象征着“富裕”和“年年有余”,代表着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是一种装饰,不宜触碰。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