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粽子的简单画法
最佳答案
1. 端午节粽子的简单画法:
在空白的纸上画上一个圆角的三角形,代表粽子的主体。
在旁边画上粽子叶包裹着,模拟真实的粽子外观。
另一边也画上一片粽子叶,作为装饰和补充。
然后在中间画上一条绳子固定,增加细节。
整体画好后,涂上颜色,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画一个装饰边框,完成画作。
2. 粽子的来源:
粽子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
相传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大夫屈原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把大米放在竹筒里放入河里,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态。
后来,人们慢慢用树叶代替竹筒来盛米饭,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粽子。
3.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在春秋时期已有发展,用茭白叶包裹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米饭密封在竹筒里烘烤,称为“筒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还有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被称为“益智粽子”。
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礼物,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播到了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4. 粽子在历史上的发展:
唐代时,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了圆锥形和菱形。
宋代有“蜜饯粽”,在粽子里放入水果。
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材料从野竹叶变成了芦苇叶,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等多种品种。
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
现代社会粽子种类繁多,一般用糯米和谷壳包裹。
5. 粽子在历史上的记载:
最早关于粽子的记载出现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粽”字本作“糉”,“米部”意为“果”,指粽叶包米的食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