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作品注释

2025-01-30 11:35:408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中,新婚的女性有一个特别的礼仪,即被称为"三日入厨"。这是新娘在结婚后的第三天,会亲自下厨,准备饭菜,以此表达对新家庭的尊重和融入。"羹汤"一词,泛指新娘精心准备的餐食,可能是各种菜肴的总称。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易事,新嫁娘还需要面对"未谙姑食性"的挑战。这句话的意思是新娘刚刚结婚,可能还不太了解婆婆的饮食喜好和口味。"谙"在这里表示熟悉,"姑食性"特指婆婆的个人口味,新嫁娘需要细心观察和适应,以满足长辈的饮食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新妇可能会得到家人的指导,尤其是"遣",即让家人帮忙提供建议或者示范如何做符合婆婆口味的菜肴。在家庭中,"小姑"通常指丈夫的妹妹,也被称为小姑子,她可能会成为新嫁娘在适应新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支持者。

总的来说,新嫁娘的三日入厨,既是一种传统仪式,也是融入新家庭、理解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学习和适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谐与尊重的重视。

扩展资料

《新嫁娘》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诗作描述了一位新娘嫁到夫家的第三天,便要进厨房煮饭烧菜。由于这位新娘不知道婆婆的食性,于是就叫丈夫的妹妹先尝一尝。此诗把新嫁娘谨慎、小心、敏锐和勤劳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