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止,终身不耻

2025-02-13 12:50:296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知止”,即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这便是“定、静、安、虑、得”共同的逻辑起点。

一个人若能在“止”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人生多半不会走偏、留憾。正如清人曾国藩所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然而,“知止”却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知止而行、于止中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知止,则日进无疆。”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凡事留有余地,有所节制、适可而止,一生便不会因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反之,做人做事如若无节制、不知止,则会多贪求,多贪求则腐化堕落生。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中的这副对联可谓震慑人心,对联写的不仅是书中的一些人,也是古往今来许多世人的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还是贪心不够,继续为贪念所操控,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无路可走,再想回头为时已晚。唯有以“知止”为始,方能以“有得”为终。

知止者,当心存敬畏。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只有心存敬畏、慎独自律,才能行稳致远、成就功业。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