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求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
最佳答案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建筑文化逐渐融入中国。1979年,位于北京的香山饭店成为首个由境外设计师设计的建筑,其设计师便是贝聿铭,被誉为世界著名建筑师的美籍华人。贝聿铭接受了新中国首次向境外设计师发出的设计邀请,他在苏州皇家园林旧址上建造了一座园林式的现代化宾馆,此举被视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贝聿铭曾为巴黎卢浮宫设计了著名的金字塔入口,这次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苏州。85岁的贝老,他的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更是他家的园林。他深知苏州的历史文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多年来,贝老在全球范围内设计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博物馆建筑,对公共建筑的创新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邀请贝老设计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最佳选择。
然而,在这样敏感的位置建造现代化博物馆,对任何设计师都是极大的挑战。贝聿铭深知这一点,他希望将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早在设计香山饭店时,他就尝试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香山饭店采用了传统的砖瓦材料,低层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又运用了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壁”风格。
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的建设正式开始。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一个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地方进行施工,既要保护古建筑,又要保证周边道路的畅通?设计团队和施工队共同努力,最终采用了天然地基,通过混凝土压浮的方式成功施工,没有对拙政园产生任何影响。
新馆的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建筑形态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贝聿铭大量使用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新馆既体现了苏州的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新馆的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体现了江南特色,深灰色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搭配,清新简洁。
面对拙政园和狮子林这样的经典园林,贝聿铭在园艺上选择了创新。他以和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用石片作为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立体呈现米芾山水画,与新馆融为一体。贝聿铭的设计不仅在建筑上超越了传统,在园艺上也展现了创新。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建筑风格的创新,更在于其将苏州民居风格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化创新于传统之间。贝聿铭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实现了他特殊的理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