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 400字左右。 跪求。。 谢啦
最佳答案
电影反应的是甲午海战,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我就直接谈一谈甲午海战本身。关于电影制作水平高低以及演员表演是否到位不予评论。
谈及甲午,必说英雄,首屈一指当属邓世昌,其事迹如何光辉不需多言。他以死明志的壮举,是中华好男儿铁骨铮铮的代表。虽然败了,依然令人尊敬。其阳刚血性之浓,堪当大清军人之表率。
很希望甲午的英雄少点,最好一个都没有,因为我很讨厌英雄这个字眼,英雄,尤其是历史英雄,大多是失败的代表,他们个人的精彩表现并不能挽回大局的失败。
我是多么想听到后世在评价甲午海战时,会说中国那时出了多少名将,某某将军如何英明机智,最后打败日本海军云云。而日本人在评价甲午海战时,会说日本某某英雄面对失败的结局,以其玉碎的壮举打出了日本军人的骨气。
在唏嘘英雄气短、感叹其视死如归之余,每个观众内心都应该好好的问上一句,甲午海战为何中国会战败?吸取教训才能进步,承认失败、欣赏对手才是强国民众应有的素质,而继续沉迷在英雄的史诗中只能将悲剧继续。
为何战败?直接原因:海军主要将领战术落后,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在其职而不事其责,毫无紧迫感与危机意识,以至战术能力全面落后于时代,大战来临,愚蠢的以雁形阵对敌,这是拿全军将士的生命作儿戏!焉能不败?相反,日本将领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海战战术,以英国将领纳尔逊的成功战术为模版,用最简单的战列线垂直切入配合机动包抄就解决了北洋海军。一战下来,我沉5艘,日方仅伤5艘,羞耻乎?
战败之深层原因:清廷战略思想严重滞后,执政者毫无雄心壮志,只在乎天朝上国的虚名,做那虚伪的谦谦君子之态,唯思防御而不求进攻,以至养虎为患,最终自食恶果。想那北洋舰队成立之初,船坚炮利何等雄壮,日本又何其弱小,那时就可轻而易举征服日本。可惜,清廷学那项羽,鸿门宴释刘邦,又学那关羽,华容道放曹操。愚不可及!
战败之罪魁祸首,闭关锁国祸害万年!这全耐满洲入关,强行破坏我汉人的资本发展与科技进步道路。满洲鞑子以游牧民族的鼠目寸光生生扼杀了强大的、已经处于世界先进之巅的中华民族,以至中国消息闭塞,科技停滞不前,经济实力和科教文化水平直接倒退三百年!何其痛哉!如果满洲未入关,凭借汉民族自身的科技进步,纵使朝廷再腐败再无能,又岂会惨败至厮!
甲午海战乃民族之痛,中华之耻,如此奇耻大辱的发生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却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塞翁失马,固然是祸,却也有那一缕不甚明显的福。今日的中国,当紧记历史,学习历史,反省历史,检讨过去,学习对手,以顽强毅力再度屹立于世界之巅。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