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教案
最佳答案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准确识别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画线段图辅助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
学生回答:路程=速度×时间。
教师引导:一般情况下,路程问题是单方向行走。那么,假设两人从同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运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互动新授
展示教材第79页例5。
学生观察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回答:已知条件包括小林和小云家相距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为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为每分钟200m。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教师质疑:求相遇时间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相遇时,两人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全程。
活动:学生上台演示相遇过程,并使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展示线段图,教师讲解。
追问:从线段图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教师质疑:现在能否求出小林和小云行驶的路程?
引导学生讨论:不能,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未知。
思考:两人行驶的时间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现:两人同时出发,相遇时行驶时间相同,可设为x。
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板书(见板书设计)。
比较两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
引导小结: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三、巩固拓展
出示例题: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求甲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和未知,画出线段图,解答。
解:设甲车每小时行x千米。
87×7+7x =1463
x =122
答:甲车每小时行驶122千米。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相遇问题。解题时需根据已知数量间相等关系设未知数,正确解方程。
作业: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4)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方法一: + 方法二:(+)
÷÷ ÷÷
x =10 x =10
答:两人10分钟后相遇。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