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出身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一)

2025-07-12 19:34:3111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这段时间,我与多位朋友讨论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他们都表示,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不愿意让他们重复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艰辛。这让我想起了父辈们也曾对我们有过类似的承诺。

我出生在一个湖北的贫困农村家庭。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要与命运抗争,才能走出那个贫困的山村。否则,我可能也会像许多童年伙伴一样,初中毕业后就南下工厂打工,过着困顿的生活。虽然我现在也觉得生活不易,但与他们相比,我还是要幸运得多。我也见证了很多人通过努力摆脱了困境,迎来了新的生活。这说明在我们这个社会,通过适当的奋斗,我们完全有可能让生活更上一层楼。这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向上的时代;其次要感谢我们的父辈,他们教导我们通过奋斗来改变生活。

然而,我也感觉到,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去改变,总有一些东西像是我们基因里的一部分,岁月流转,我们始终无法抹去。

在大学期间,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个人成长环境与人格发展。后来,近十年的HR和猎头工作经验,让我接触了众多候选人和他们的成长故事。我也时常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发现人生早期的一些烙印——我们的生活环境、父辈给我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是我们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接下来,我想谈谈家庭出身对我们的一些主要影响。今天,我们先从家庭物质条件对成长的影响说起。

我是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下长大的。母亲怀我的时候,家里连食用油都很缺乏,听说那时候母亲营养不良,所以我早产了八个月。出生后,母亲没有奶水,加上早产,我从小就体弱多病,体育成绩也不好。这也算是家庭出身在我出生前就造成的影响吧。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从小就朋友多,虽然小孩子都很单纯,但趋利是人的天性,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不缺朋友,多数交际能力都还不错。而我们经济条件差的,特别是在一个固定群体里明显差的孩子,明显都会比较敏感,相对孤僻,交际能力也会偏弱。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交际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家庭经济条件肯定是重要的一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在学业上一般能走得更远。记得小学初中时,学杂费特别多,而且收得频繁。初一开学时,我们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九十人,教室都挤满了。后来学校不时收费,每次收费,都有因为家里交不起钱而退学的同学。到了初三快毕业时,全年级只剩五个班,每个班不到五十人。短短三年,那些成绩差或一般,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基本都退学了,甚至有些成绩不错,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也退学了。当时,我是父母咬牙坚持供我读书的,至今想起来都很心酸。家庭条件的好坏,对个人职业选择也会有很大影响。例如,我许多小伙伴,初中甚至很多小学都没毕业就辍学了,要么回家务农,要么出去打工。记得高中时代,一些家长是政府科员的,现在好几个都进了当地政府单位,如社保局、交警大队等,还有一些进了银行系统。同学中父母做生意的,子女做生意的比较多。有个大学同学,父母是陕北富商,他先在部队当兵几年才上大学,结果大学没见过他几次,大二就辍学回家,父母给他开了家公司搞建筑工程。这些情况,算是子承父业了。

也有并非子承父业的。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在职业选择上不会有太多负担,因为他们首先不用太多考虑经济压力,在职业选择上可以更自由,转换职业也会更灵活。例如,我几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几年,就在辞职、休息、转行之间循环,好几年才在金融行业稳定下来。他们的试错机会更多,因为背后有更多经济资源。

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因为教育的原因,职业选择范围本身就窄。即使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学毕业时,他们已经背负着家庭的重负(甚至还有家庭债务),工作本身就难找。找到了一份工作,就不好意思不好好珍惜,也没时间仔细思考自己是否合适、喜欢。兢兢业业地干下去,不敢轻易换工作,即使换工作也不敢轻易换行业,很多人一条道走到黑。另外,也不敢给自己留职业空白期,因为一停下来可能就没饭吃,甚至家庭也会受到牵连。因为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供出一个大学毕业生,是要全家之力,这样的孩子走出社会后,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也很重。最后,家庭的物质条件,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影响更大。很多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另一些人奋斗一生都未必能得到。例如买房,有些人走向社会时就有了,即使找一份工资一般的工作,也能过得轻松。但有些同学,是自己努力奋斗了十来年,在全家帮助下才凑齐首付买了房子,光是房子、子女的教育等支出,都已经让他们压力重重,身心疲惫。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