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荀勖史籍记载
最佳答案
荀勖,字公曾,是汉司空荀爽的曾孙。他的祖父荀棐曾任射声校尉,父亲荀肸早逝,荀勖由舅家抚养。他自幼聪明早熟,十几岁就能撰写文章。外祖父魏太傅钟繇曾赞誉他能继承曾祖的才学。长大后,荀勖博学多才,通晓政治。在魏朝任职,最初担任大将军曹爽的属官,后升任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荀勖是唯一敢前去料理后事的人,他的行为激励了其他人跟随。担任安阳令期间,荀勖深受爱戴,当地百姓为他立祠。后来,他转任廷尉正,参与文帝的大将军军事,被赐予关内侯爵位,并担任从事中郎,兼任记室职务。
当高贵乡公计划政变时,荀勖劝阻了对孙佑的过度惩罚,认为应以公正处理事端,避免引起义士非议。他还反对用刺客除贼,认为应以正义和德行服人。在钟会谋反事件中,荀勖洞察先机,提醒晋帝防备。他与裴秀、羊祜共同掌管机密事务,特别是在平定蜀乱后,荀勖的建议起了关键作用。
荀勖在外交上也表现出才智,负责与吴国的外交书信时,他所作的书信使吴国臣服,被晋帝誉为胜过十万大军。晋王即位后,荀勖被任命为侍中,封为安阳子,并在晋武帝登基后,改封为济北郡公。他推让封爵,最终担任中书监,与贾充一起制定律令。贾充准备镇守关右时,荀勖通过策略保全了自己的地位,还帮助太子与贾充的女儿结亲。
荀勖在音乐、律法方面也有造诣,他通过辨识乐器声调和分辨文书,展现了过人的智慧。他长期负责机密事务,晋帝对他信任有加。在他去世后,朝廷给予厚葬,追赠为司徒,彰显了对他的敬重。荀勖有十子,其中达官显贵者有辑、籓、组。
扩展资料
荀勖,字公曾,出生年月不详。289年去世。 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初仕魏,为大将军曹爽掾。曹爽被诛,勖迁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后为大将军司马昭记室,数进策谋,深见信任。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司马炎代魏后,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累迁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守尚书令。 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 荀勖又有治理之才。任尚书令时,曾下令罢除官吏中不称职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