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处是哪里?

2025-03-12 03:34:0711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为不应因为外物(好坏、 有无)和自己(得失、富贫)而或喜或悲。不要为了财富、名利等身外之物而欣喜异常;也不要因为自身暂时状态低迷而自卑、难过。

一切都是暂时的,生命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是暂时的;财富名利相对于人生幸福而言只是暂时的;困难、坎坷、逆境也都是暂时的。无论好的、欣喜的,还是坏的、难过的,一切都是会过去的。

近义词: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庄子·秋水》里面有句话:“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它的意思就是说:得到了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一-种非常高的人格修养,然而,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我们看到更多的反倒是周围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建立在得失之上,得到了就非常高兴,一旦失去就过分忧虑,甚至为了少失去多得到不惜牺牲自己的道德和尊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