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物理初中总知识点提纲
最佳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音的发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中无法传声。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快,液体又比气体快。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减弱噪声途径:在声源、传播途径、接收端三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20Hz~20kHz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声能集中。应用有: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次声波特点:传播远、绕过障碍物能力强、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危害。主要来源于自然现象如火山、海啸、地震,以及人类活动如火箭发射、飞行、行驶。
2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现象知识归纳
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能消毒。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速:在真空中是3×10^8米/秒,在空气中也近似为3×10^8米/秒。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反射的光进入眼睛。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路可逆。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连线垂直于镜面,左右颠倒。
平面镜应用:成像,改变光路。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应用有:汽车后视镜、商场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反光罩、太阳灶、近视眼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与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线垂直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可逆。
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总结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
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为0℃,沸水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
常见温度计:实验室、体温计、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为1℃。
温度计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浸入液体,稳定后读数,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物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出热量。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无熔点。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包括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缓慢汽化。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剧烈汽化。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升华和凝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
水循环:水的循环构成了水循环系统,伴随着能量转移。
4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折射知识总结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与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线垂直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可逆。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借助工具,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光线带箭头,连接好光线,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先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或折射角关系作出光线,处于空气中的角较大,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后反向延长线相交在虚焦点,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镜后像,透镜内画斜线表示实心。
人眼像照相机,晶状体是镜头(凸透镜),视网膜是胶片。
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望远镜使远处物体在近处成像,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凹透镜,物镜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显微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