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025-03-14 01:25:38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长期的、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便加强对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该制度对事故隐患的分类、排查、报告、整改以及奖励办法进行了明确,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 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方面,各级管理层有领导和监督的主要责任。

4. 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建立和完善长期的机制,确保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种安全隐患。

5. 分厂(车间)、处室的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隐患排查和整改。

6. 班组长和每位员工对他们所辖范围和本岗位的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

7. 任何员工发现隐患,都有权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或领导报告。

8. 安技部门负责隐患的登记、分类、监督、检查和考核,以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

9. 公司安委会下属的专业安全组按照其职能分工进行隐患排查。

10. 财务部门负责奖励资金和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落实。

11. 技术部门负责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2.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和重大两种。一般隐患是指那些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隐患,可以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则是指那些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需要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才能排除。

13. 隐患排查和报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

14. 分厂(车间)、处室应按照《安全检查制度》的要求,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并及时上报发现的隐患。

15. 隐患报告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下可以口头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隐患地点、内容、建议措施、报告人和接受人的姓名以及报告时间等信息。

16. 对于发现的重大隐患,应立即整改,如果不能自行解决,则需报告给安技部门,由其负责治理并跟踪。

17. 档案的建立和奖惩机制鼓励员工上报隐患。

18. 员工上报的隐患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年终评先的重要依据,对于发现隐患的员工,将给予5-500元的奖励。

19. 对于不整改或不上报隐患的部门和责任人将进行罚款。

20. 对于因未及时整改导致事故发生的部门,将进行双倍罚款,责任人也将受到严厉的处理。

21. 对于打击报复或有此嫌疑的报告人,将进行严肃处理。

22.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并附有《隐患报告登记表》。

23. 制度的解释应该是清晰的,以便于执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