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拟行路难作品赏析
最佳答案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以"泻水置平地"开篇,诗人用水的流向象征社会生活中人的高低贵贱。"泻水"形象地揭示了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公,如同地势决定水的流向一样,人的命运由门第决定。这种笔法传达出诗人对不公平的激愤心情,正如沈确士所评,其气势如黄河落天入海般震撼。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我宽慰的酒来排解愁绪,但"酌酒"反而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行路难"的歌声也因此而断绝。诗人通过自我克制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沉的愁苦,这种含蓄的哀叹反而更显悲愤之情的浓重。
最后,诗人揭示出"心非木石岂无感"的真挚情感,面对社会的黑暗,他压抑着愤怒与痛苦,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正是对门阀制度下寒微士人处境的深刻描绘。诗歌的深意通过这种曲折的表达方式,触动读者的思考,达到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王船山和沈确士的评论,以及诗中韵脚的变换,如五、七言诗句的搭配和韵脚的灵活运用,共同构成了鲍照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尽管钟嵘曾批评其风格,但这恰好是鲍照作品魅力的一部分,其情感表达的曲折与力度,构成了全诗跌宕起伏的格调。
扩展资料
拟行路难 ,为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