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春社的起源三代
最佳答案
在先秦时期,春社的日期通过“占卜”的方式来确定,并没有固定的日期,在汉、晋时,仍未完全固定,如晋嵇含在《社赋序》中记载:“有汉卜日丙午,魏氏释丁未,至于大晋则社孟月之酉日,各因其行运。”在汉代,春社至少有两个日期,即丙午和壬辰日,而之后的三国和晋朝,也有各自的春社日。不过,唐朝之后,春社日的日期开始固定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之所以设在戊日,是因为在天干中,戊己属于中央,五行属于土。
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计算,春社日期大约在立春后的第41天至第50天,公历的3月16日至27日之间,约在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前后。
此外,关于春社日的日期,在汉族民间还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社”在古代指司土地之神,如《说文》云:“社,地主也。”在上古时期,中国的主要食物获取方式由渔猎、畜牧开始转为以农耕为主, 人们渐渐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开始崇拜土地,因此将土地人格化,于是就诞生了“社神”,而当时的统治者和人民开始祭祀社神(称为祭社、社祭、社祀[8]),在甲骨文中就有描述祭社的文字,随后这一行为渐渐发展成后来的春社。 因此春社自社神诞生以来,就开始存在,具体时间约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
一般认为,当时祭社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祈求好收成;
祈雨求晴;
祈求消灾;
娱神娱人;
婚恋求子;
赢得战争胜利。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祭社的祭祀对象除了土地神之外,还有五谷之神(即“稷”)。
在先秦时,春社时间较长,春季时对于土地的祭祀都可以称之为春社[6]。当时的春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用来祭祀土地和祖先,另一部分则是更重娱乐的春嬉(又称桑社、桑林、桑台、春台),是当时的人们发泄欲望的狂欢节日。 在战国以前,社腊是当时唯一的节令,秦昭王某次生病后痊愈,“杀牛塞祷”,但被公孙衍以“非社腊之时也”为由劝阻。
官社与民社
当时对“社”的祭祀活动,按主办方的不同,可以分为“大社”(王为群姓立社)、“国社”(诸侯为百姓立社)、“侯社”(诸侯自立社)、“置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 。
里社通常被称为民社,与官社由官府主持不同,民社主要由社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又被称为社首、会首等)主持,所需要的费用也主要由民众自己共同承担。这种组织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民众参与社会的热情,促使汉族民间社祭具有了很强的社会化功能,并最终实现了社祭的节庆化。
社祭活动
官社在祭社时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如瘗埋祭品、酹酒、滴血于地、杀人衅社等。
而春秋时期的里社,祭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二十五家共猎,以猎狩物为祭品奉献社神,第二种则是共出祭品,礼毕后,里众共食、聚饮。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场面十分热烈、火爆,成为民众欢聚的场所,人们弹琴擂鼓,食牛羊肉,十分热闹。《老子》在描述众人熙熙攘攘时,形容为“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尚秉和称此为“假祭神为娱乐期”。热闹的场面,甚至吸引了鲁庄公前往齐国观看当地祭社时的场景。
先秦时期,老百姓对社祭十分看重,孔子的弟子子路在经过郑国某社时,只是想抓停在社树上的鸟,就差点被人抓住,最后在子路和子贡的道歉取悦对方下,对方才不再追究。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因为当地有着深厚的水神崇拜习俗,春社主要祭祀“三江”,而非社神。 同时,在上古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中早期,在春耕前举行的祭祀仪式中,还包含有通过交媾感应巫术和模拟田间劳作的舞蹈这两大内容。在当时春社是真正的狂欢,在进行完祭祀之后,实行内部婚姻制度的氏族男女可以自由地进行杂乱的群交,而实行外部婚姻制度的氏族男女则与相近氏族的男女也同样进行群体杂交,随意交媾,而不必负责。
而最晚到了西周,虽然有了礼教规定,但原始习俗仍然有部分延续下来,如在仲春(或季春)举办“桑林(或春台)大会”,成年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互相嬉戏,甚至可以自由地发生性关系,不过,绝大多数性关系都会随着桑林大会的落幕而结束,恋爱、交媾感应巫术等合并至春嬉和祭高禖的活动中。在成都市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青铜壶上,就有描述桑林大会时,一男子在桑林中起舞,旁边有女子采摘桑叶的部分情景。
在战国时期楚地诗歌的诗集《楚辞》中,就有许多篇章提及到春社,如在《楚辞·九章·惜诵》记载:“梼木兰以矫蕙兮,凿申椒以为粮。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在《思美人》记载:“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百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这说明在当时的楚地习俗中,在春社期间,楚人携带干粮,到野外嬉游。
在《周礼·地宫·媒氏》中也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妇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表明在当时官府下令强制成年男女参加在仲春举行的桑林大会,甚至给予“奔者不禁”的法律保护。
统治者也将仲春大会列入春社的活动之中,如将其分割为两个主要的内容:祭高禖祈子和乐正在学宫中进行学乐、习舞活动。在祭高禖祈子的过程中,天子需要“带以弓韣,授以弓矢”,在当时,弓矢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弓韣则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传统和非贵族阶层的纵欲、狂欢行为被贵族阶层以如此隐喻的形式所取代;而在学乐、习舞活动中,贵族会要求乐正在仲月的上丁(每月上旬的丁日)向舞乐之祖贡献彩帛,天子与诸位大臣会“亲往视之”,而到了中丁(每月中旬的丁日),乐正将会被召集至宫中,教导贵族们舞乐。
相传,先秦时期的许多圣贤都是其母在社祭野合时怀孕的,如楚国令尹子文就是其母“旋穿闾社,通于丘陵”时“以淫而生”,孔子同样据传是其母祈于桑林神社而怀孕,甚至周朝始祖后稷也据传是其母于社祭时怀孕而生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