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风筝》说课稿范文

2025-05-24 11:00:1210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一、教材分析

《风筝》为第五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内容讲述“我”和伙伴童年制作、放飞与寻找风筝的经历。文章语言质朴、清新,描绘了放风筝时的自由与快乐,失落时的伤心,以及孩子们对幸福与希望的憧憬。整篇充满了童真与趣味,引人入胜。

文章以做、放、找风筝的顺序为主线,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童趣,是其特色之一。孩子们的心情随事件变化自然而生,且结尾意味深长,激发想象。

教学目标设为: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深入感悟情境;体会伙伴们的幸福感受,学习他们在挫折中保持希望的勇气。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到描述心情的词句。难点在于理解孩子们情感变化的细腻描写。

教学方法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包括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结合教学流程展开。

五、教学流程

首先,学生课前搜集风筝资料,增加学习兴趣。导入环节让学生分享放风筝经历,引入风筝话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内容有初步认识。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做、放、找,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部分深入阅读。

细读课文,品味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做、放、找风筝过程中的快乐与伤心。通过直接和间接描写,理解作者如何表现孩子们的情感。

引导想象,拓展思维,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理解寻找的深层意义,鼓励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体现文章主线,帮助学生梳理结构,加深理解。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设计,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情感的波动,激发创新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