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尼氏体的名词解释
最佳答案
尼氏体的名词解释,具体如下:
尼氏体,是分布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和树突内的一种嗜碱性小体,光镜下呈虎皮样斑纹状分布,又称虎斑,电镜下可见为,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核蛋白体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神经元蛋白质合成。
神经元胞体或树突内大的嗜碱性团块和颗粒,又名“嗜染质”。旧称嗜色体。轴突及其起始胞体部则无。为尼氏(Nissl,1892)首先发现,故得名。
在一些大型运动神经元,尼氏体大而多,色染深蓝或紫色,常给神经元胞体以虎斑外观,又称虎斑小体。亦可依该体的大小、染色深浅等,对神经元进行分类。
电镜观察:电镜下可见尼氏体由许多规则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于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所组成。光镜观察:光镜下为颗粒状(小神经元)或斑块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嗜碱性物质,散在均匀分布于核周细胞质及树突内,而轴突内缺如。
尼氏体的功能是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其形状、数量和分布随不同的神经元而异。
在代谢功能旺盛的神经元中尼氏体特别丰富。当神经元受到损伤或过度疲劳时,尼氏体可减少、解体甚至消失。在损伤或疲劳恢复过程中,尼氏体又重新出现、增多,并可至正常水平。故尼氏体可作为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
硫堇染色法,尼氏体呈深蓝紫色颗粒或斑块状,细胞核淡蓝色,背景无色或浅蓝色。甲苯胺蓝染色法,尼氏体呈深蓝色颗粒或斑块状,细胞核为蓝色,染色背景为淡蓝色。吉姆萨染色法,核仁深蓝色,核内染色质为淡蓝色,尼氏体呈深蓝色颗粒或斑块状。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