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二人教版

2025-07-18 17:43:2910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题西林壁》,默写此诗。

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能与他人交流读诗感受。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名句。

难点在于理解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学生对庐山的了解,介绍庐山的景点,并引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望庐山五老峰》诗句,引导学生感受庐山的魅力。

通过介绍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让学生感受庐山在不同诗人笔下的不同魅力。

引入苏轼的《题西林壁》,解释题壁诗的背景和意义。

提问学生对“题西林壁”含义的理解。

读《题西林壁》:

指导学生分四遍朗读,第一遍强调字音准确,第二遍读通顺,注意停顿。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是否准确。

师生合作读,交换角色再度读。

示范如何读出诗词的味道。

学生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注意感受读出的味道。

整体朗读。

解《题西林壁》:

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大意,与同桌交流。

提问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包括方位词、角度不同引起的不同景色等。

引用其他诗人描写庐山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含义。

学生结合个人理解,描述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景象。

赏析诗句,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对这句话的理解。

悟《题西林壁》:

比较本课所学诗句与其他诗人描写庐山诗句的异同。

总结苏轼的独特视角和人生哲理。

巩固练习:

背诵《题西林壁》,抄写诗句。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侧远近高低

角度(不同) 景观(不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