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山歌的传承方式

2025-08-05 10:02:107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兴国山歌的传承方式有二种,一种是民间的口耳相传;劳动人民在砍柴挑担过程中,唱起山歌来与人交流,兴国山歌的发端语(起兴词)“哎呀嘞……”就是伐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伸腰舒气的感叹声。伐木歌起,山鸣谷应。引起上山的樵夫,放排的工人,耕耘的农民感情上的共鸣,于是互相唱和,成为劳动群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代代相传,蔚然成风。因为山歌内容大多数属于情歌,只要历代青年男女存在着男欢女爱,这种自然流传的方式就不会消失。 兴国山歌的另一种传承方式,就是跳觋;在元、明之交,改朝换代的战争,兴国遭到严重的兵祸,土旷人稀,闽、粤迁来大量移民,随着传来了“跳觋”的风俗。 跳觋来自福建的福州一带,以三个奶娘为祖师,通过一种“藏禁”的仪式,为人驱邪求福。这是一种迷信职业,有着很浓厚的母系氏族色彩。传入兴国后,迅速与兴国山歌融合在一起,跳觋师利用兴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山歌,伴以小锣、画角等器具,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让观众如醉如痴。 劳动群众喜爱唱的山歌;往往为封建头面人物禁止,认为这是“蛇声拐调,败坏门风”。但为了保佑其全家或村落的平安吉庆,又不得不托庇于仙娘法力。于是每年举行跳觋仪式,兴国山歌便找到了一种“合法”传播的载体,可以从山野之间走入大户人家的庭院中或圩场闹市里演唱。 跳觋一般由一男一女组成,叫觋公、觋婆。在跳觋过程中,还要在观众中邀请一位能说会唱的人参与表演,俗称“打铁”(帮腔)。故村民有机会在大庭广众中,跟跳觋者对起山歌来,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积怨!而觋公觋婆是职业性的,要经过长期的拜师学艺的过程,少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二十年,学成之后,师傅还要请来各地的觋公师来举行出师仪式,为其正式出山见证。每次跳觋过程中,觋公师都要把自己的来历唱清楚,从师祖奶娘开始,叙述自己的整个师承关系,这一段唱词往往是几十代师徒关系的来龙去脉,类似于家谱里的吊线。否则,其他觋公师可能以他“野路子”而干预他。 兴国调觋师的学艺过程,也就是兴国山歌的一种正式传承方式。因为职业表演的需要,觋公师需要学习演唱大量的叙事山歌,如盘歌、锁歌、解粮歌之类,这类山歌是业余歌手不涉足的领域,因为学习这些山歌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跳觋为兴国山歌提供了一种正式的传承方式。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