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送灵澈上人的古诗
最佳答案
1. 原文标题:《送灵澈上人》
2. 原文作者:唐·刘长卿
3. 原文内容: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4. 译文内容: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5. 注释内容:
(1)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 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3)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4) 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6.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7. 创作背景: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年)间。刘长卿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