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数学维生素》或《数学思维树》的读后感,急!!
最佳答案
《数学思维树》这本书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方法去形成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同时,书中还向我们详细地解说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不但使我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而且也让我明白了如何渗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与此同时我还将书中的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单价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明去文具店买铅笔、橡皮、书包却不知道要带多少钱,你能帮她算算吗?的问题情景,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去调查铅笔、橡皮、书包的价钱,在课堂上,当学生颇有兴趣地回答这个问题时,遇到了“每枝铅笔多少钱,每块橡皮多少钱,每个书包多少钱,”,单价也就自然地被引了出来。 我们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能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