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黄河颂作者介绍
最佳答案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是一位活跃于现代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出生于1913年11月1日,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自幼投身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他开始发表作品,同年发表的歌词《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由阎述诗谱曲后广为传唱。1937年,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艺术上表现出色,如其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诗篇,展现了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黄河大合唱》构思完整,以黄河为象征,融合了强烈的激情和力度,借鉴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节奏明快,语言凝练。1940年,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屈原》,在困难时期通过诗歌表达人民的抗战意愿。抗战后期,他辗转至云南,编写了《阿细人的歌》和《绿色的伊拉瓦底》等作品,积极参与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光未然在北京担任多个文学期刊主编,如《剧本》和《人民文学》,他的评论文章见解独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繁荣。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的高层领导,如书记处书记和党组书记,还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的作品包括诗集《五月花》和未收录的《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等,其诗歌风格激情澎湃,富有时代感。
2002年1月28日,光未然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以《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为题做了报告,留下了他的理论贡献。他的艺术生涯和作品对中国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