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最佳答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
【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掌握米与厘米长度单位基础上,教材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毫米单位,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毫米已有一定生活认识,通过学生尺测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探索新概念,培养实践操作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学会毫米与厘米间的简单换算。
2、经历测量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推理能力。
3、通过实践,学会用毫米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提升空间观念、估测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毫米单位,掌握毫米与厘米换算。
难点:建立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提问学生米尺上的长度单位,通过比较物体大小,引出厘米的使用场景;接着以硬币为例,探讨厘米与毫米的差异,自然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估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通过直观观察与实际操作,引入毫米单位。
【感知毫米】
学生手比1毫米长度,理解毫米在尺子上的位置,通过指认不同毫米数,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学习关系】
学生猜测毫米与厘米的大小,通过观察尺子,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的规律。
【巩固应用】
完成书后练习,包括测量、填空题,强化毫米单位的应用。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实际意义与应用。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