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设计优质课

2025-03-02 20:26:2011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了捞铁牛的过程,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重点突出。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老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8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栓、浮、绷、拔、拖”等动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班班通”(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铁牛你们见过吗?出示铁牛图片认识铁牛,学习“笨重”一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铁牛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捞铁牛)学习“捞”字。

 二、质疑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课题。看了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三、播放课文朗读读音,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

 四、布置自学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3、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2、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的故事内容。

 3、学生质疑。

 六、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怀丙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2、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进行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七、交流讨论上述问题,深入读文。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交流讨论第一个问题。说说“议论纷纷”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人民会议论什么呢?

 指导读和尚说的话。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交流讨论:为捞铁牛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指名读文后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并板书: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拴船搭架

 粗绳拴牛

 (2)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表示顺序的词把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四项准备工作连起来读一读。

 3、读课文第4、5自然段讨论交流人们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1)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后做下面的`练习:给下列动词排序,说明捞铁牛的经过。

 浮 绷 离开 拔 拖 铲 划

 (2)引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概括一下捞的过程,并板书:

 铲沙拔牛

 划桨拖牛

 (3)指导写法:重点写一个,其他的略写,即有详有略。

 (4)启发想象:八只大铁牛都被拖回来后,人们又会怎么想?说了些什么?

 4、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出色”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怀丙的智慧高于周围所有的人,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就是“出色”的意思。

 八、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怀丙的办法来源于生活经验。

 2、启发学生说说:你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

 九、布置作业。

 1、回家做怀丙捞铁牛的模拟实验。

 2、像课文第四自然段那样,有条理地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捞铁牛

 潜水摸牛 怀丙

 备船装沙

 拴船搭架 出色

 粗绳拴牛

 铲沙拔牛

 划桨拖牛

 【教后反思】

 《捞铁牛》这篇课文说明性强,没有人物、景物描写,也没有什么抒情成分,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上,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默读、指名读,边读边画,边想象,然后集中讨论: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通过读课文,画图演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效果很不错。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