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纺织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2025-03-05 07:32:5912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通州家用纺织品行业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通州早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已经从小型家庭作坊成长为现代化的企业,以其庞大的规模、齐全的种类、完善的配套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而在全球享有盛誉,形成了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2007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通州“中国家纺名城”的称号。

首先,家用纺织品行业拥有总量优势。2007年,通州家用纺织品的销售额达到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之一。川姜镇,作为家用纺织品的主要集聚地之一,被命名为“中国家纺绣品特色名镇”。在通州,有超过1500家企业从事家用纺织品生产及相关业务,员工总数超过14.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42家。此外,还有29家企业销售额超过亿元。

其次,家用纺织品行业拥有配套优势。数以千计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为纺织产业提供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品遍布万家。与之相配套的纺纱、织布、印染、成品制造、整理、包装、研发等体系完善。通州家用纺织品行业拥有超过1万台喷水、喷气织机,3万台电脑绣花机和电脑多针绗缝机,200多条印花和染整生产线,以及超过3000台套的其他大型设备,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市场优势显著。通州家用纺织品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现代专业大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州家用纺织品市场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家用纺织品集散地和价格信息中心,市场占地超过200万平方米,经营2万种花色品种,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通家纺城,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24多亿元,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家纺交易中心。

第四,技术优势明显。通州家用纺织品行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加快向现代化大家纺、大公司为主体的格局转变。资源、人才、市场份额正向优势企业集中。知名企业如恒源祥、罗莱等纷纷在通州设立生产基地或办事机构。厦门国贸收购了通州一家纺织企业,组建了江苏宝达纺织有限公司,对推动通州家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州家用纺织品行业已被纳入江苏省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计划,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发挥比较优势,扩大规模,加宽、加厚、拉长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4年家用纺织品的年均销售额增长达到27%。目标是将通州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家用纺织品研发制造基地、产品贸易和展览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超大型家纺产品交易市场、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创建国家级家纺研究开发中心,5至8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打造家纺品牌,再创3至5个驰名商标和3至5个中国名牌,形成品牌优势。加快中国南通家纺城的建设,确保二期工程年底前完工。

通州纺织服装业有着百年历史,是传统特色产业,如今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并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通州纺织服装业正加速向现代大纺织格局转变。科技、品牌、市场和产业的协同推进是该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外向度高。2007年,纺织服装业的销售额达到400亿元,是通州的重要支柱产业。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北美、中东等地,通州与全球各地搭建了经贸与文化互动的平台,展现出开放、兼容、时尚的特色。

其次,产业集聚度强。通州拥有1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6家。实施品牌战略,开发了上千个新品,100多个产品获得省级以上新产品称号,其中“紫罗兰”家纺产品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通州纺织服装业已形成从化纤、织造、染整到成衣的完整体系,产品种类齐全。

第三,装备优良。通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自主创新,引进先进适应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拥有先进的棉纺纱锭50万锭,气流纺3万头,各类先进织机5万台,印花染整及服装生产线近百条,具备了年产10万吨纱、15亿米坯布、10亿米印染布和3亿件(套)成衣的生产能力。

未来五年,通州纺织服装业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是:基于现有基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整体规模,加快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力争到2024年全市纺织服装业年均销售额增长达到28%,成为全国纺织服装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中高档产品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大坯布生产的投入,服装面料自给率提高到60%左右,新领域纺织比重提高到15%左右。推动技术进步,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无结纱比重,并向“无梭化”目标转变。培育省级名牌10-15个,中国名牌3-5个,国际名牌3个以上。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