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课文及教学设计
最佳答案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儿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儿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睁卜行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2.这是一篇阅读弊祥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图意参考: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五、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设计思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2.指导朗读(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巩固读音2.辨清字形二、朗读全文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四、指导书写五、排演课本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