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5-02-19 21:31:116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难点:

 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听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