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大同县历史沿革
最佳答案
大同县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曾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交汇地。夏朝时期,大同县隶属于冀州;商朝则归属危方、下方;西周时属于鬼方,春秋时期又转属楼烦、代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大同县建立,成为赵国代地的一部分。秦朝统一后,设立平城和班氏,平城之名由此而来。西汉时期,平城、班氏和平邑三县相继设立,东汉时期虽然废县设郡,但在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时,平城县仍然存在,隶属于冀州新兴郡。
西晋时期,班氏和平邑被并入平城,成为并州雁门郡的一部分。公元313年,拓跋猗卢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设立南都,对旧平城进行改造,作为北都,归代国管辖,后成为北魏的代都,一度名为万年县。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平城成为恒州的一部分,北魏分裂后,历经东魏、北齐、北周,地名不断更迭,如北恒州、恒安镇、东州城、云中县,从而有了"云中"这一称谓。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设立云内县。唐朝贞观年间,定襄城建立,后改称云中县、云中郡、云州。五代时期,大同县曾被后唐占领。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更名为西京,成为辽的陪都。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大同县从西京划出,沿用至今。宋朝时期,云中府路设立,大同县隶属于西京路大同府。元朝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朝和清朝时期,大同县先后隶属于山西行中书省、山西布政使司和大同府,直至民国时期,归属多次变动,最后直属山西省。
抗日战争期间,大同县经历了不同政权的更迭,党的政权设在东大同,归属晋察冀边区等多个专署管辖。1949年5月,大同解放,东、西大同县合并,属于察哈尔省雁北地区,并设立大同市。随后,行政区划有所调整,1952年和1954年分别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后又归属大同市。1960年,原大同县划为古城区,1965年恢复大同县建制。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大同县一直属于大同市。1996年,大同县湖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蔚州疃、樊庄两村随之归属大同市。
自古以来,大同县的行政中心一直在市区,1971年迁至西坪镇。大同县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沿革。
扩展资料
大同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属大同市近郊。现辖10个乡镇(原辖16个,撤乡并镇减6个),3个街道办事处。现有189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总土地面积225.5万亩,平、川、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59.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县。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