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晚晴》写的是什么?

2025-10-11 21:48:276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晚晴》写的是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 

一、首联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首联写的是他住在偏僻的地方,俯瞰着城外的曲城,正是清和的初夏。“俯夹城”中的“深居”一词,就是观景的落脚点,而初夏的晴朗,则是指具体时节。这也是表明这首诗歌的时间和地点。

二、颔联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颔联写的是久经风雨的青草,突然遇到了晴朗的天气,在落日的照耀下,增添了几分生气。诗人在触景兴感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天意怜幽草”,这使得这株平凡的草木在无形中变得人性化,让人产生了许多联想。

诗人在庆幸自己能够看到这一幕的庆幸之余,也不由自主的对过去的不幸产生了一种悲哀,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间重晚晴”,并赋予了“晚晴”一种独特的生命意义。

夜晴很美,也很短,但诗人却没有把它的短促放在心上,而是着重于“重晚晴”。在此,我们可以从作者那里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和短暂事物的感情,也体现了作者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颈联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颈联写的是登临高台,倚栏而望,天高云淡,落日的余晖从窗棂中透了出来。这一脉的余晖,依旧让人心旷神怡。此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写,表现了一种明快的心情。

四、尾联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最后一句描写鸟儿飞回巢穴,身姿矫健。归去的鸟儿,往往会触动旅客的忧伤,但在这里,这些鸟儿却是欢快心情的代表。“幽草”是诗人卑贱、困苦的生活的标志,而“越鸟”则是诗人精神饱满的象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