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东宁县历史文化
最佳答案
东宁县,这座历史厚重的城市,源于清末,因其地处宁古塔东部而得名。早在清代,它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的管辖范围。1881年,副都统在三岔口设立招垦局,鼓励百姓开垦荒地。1889年,招垦局发展为招垦总局,直到1903年,清廷批准将其改为绥芬厅,设于三岔口。1909年,绥芬厅升格为绥芬府,后来又在东宁设立东宁厅,隶属于吉林省东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东宁厅改为东宁县,随后归属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东宁县成为吉林省直辖区,是当时三等县,人口约3.3万人。东北沦陷后,东宁县归属多次变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稳定在牡丹江专区和省管辖之下。1992年,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接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民族人口,包括朝鲜族和苗族等。
历史上的东宁,尽管地理位置偏高,但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良。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秦汉时期,虽然中原已进入封建社会,东北地区的古民族仍保持着原始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部落逐渐在绥芬河和瑚布图河沿岸繁衍生息。1972年的考古调查发现,绥芬河一带有多个秦汉时期的遗址,标志着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扩展资料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2900—3000℃,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加之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 “塞北江南”之美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